来源:华尔街见闻
全球“去美元化”大潮愈发汹涌,越来越多国家正在“抛弃美元”。欧央行行长拉加德直言,全球正进入新的贸易模式,美元或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应再被视为理所当然。
(相关资料图)
当地时间4月26日,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宣布阿根廷将停止使用美元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马萨表示,使用人民币可以加快阿根廷未来几个月的中国商品进口节奏,相关授权的效率将更高。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3月,人民币在我国银行代客涉外收支中的占比从2010年近乎零的水平上升至48%,刷新逾十三年历史新高,而同期美元份额从83%降至47%,创历史新低。
人民币在中国跨境交易中的份额超过美元,为十三年来首次。
本周二,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中也提到,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越来越多的迹象均表明:或许全球已经处在不可逆的“去美元化”大潮下。
上周,拉加德在接受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采访时谈及去“去美元化”,她认为随着地缘重者冲突加剧,国际贸易形式已进入了新局面,央行的格局正在发生第二次转变,将会看到世界变得更加多极化:
拉加德认为,正是这种新的贸易模式可能会对支付和国际货币储备产生影响:
拉加德援引最近的一项研究称,一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与该国持有的人民币储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联盟可以将一种货币在合作伙伴的储备中所占的份额提高约30个百分点。
她表示,所有这些都可能为某些寻求减少对西方支付系统和货币框架依赖的国家创造机会:
随着“去美元化”浪潮席卷全球,不少人认为美元霸权正走向终结。
美元微笑理论”创立者Stephen Jen和分析师Joana Freire认为,美元正逐步失去其储备货币的地位,且在“逆全球化”浪潮下,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必要性也正逐步消失。
他们指出,2022年,全球央行正加速减少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持有量,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市场份额开始崩溃,相当于前几年美元市场份额年均下滑速度的10倍。
尽管如此,他们认为,世界货币体系是一种基础设施,短期内还看不到可以取代美元的其它货币,因此或许未来并非简单的去美元化过程,而是区域性货币集团和货币区不断萌发的时期,是美元体系不断面临威胁的时代。
国泰君安曾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美元外储占比仍远高于美国经济体量占比,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极其缓慢。但在全球三级分工格局下,生产国与资源国存在“去美元化”的合作空间,“去美元化”从“量变”逐渐走向“质变”,各国纷纷做出尝试,未来将对黄金、美元和人民币资产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标签: